十一、赫拉克利乌斯的进军和尼尼微会战的胜利(627 A.D.)
赫拉克利乌斯的兵力分散以后,基于谨慎起见退到费西斯河岸,发挥守势作战之利来对抗波斯5万金矛军。君士坦丁堡的获救使他消除了心中的忧虑,他的兄弟狄奥多西获得胜利更能巩固他的希望。罗马皇帝与突厥人建立有用而互利的盟约,用来对付科斯罗伊斯二世和阿瓦尔人充满敌意的联合部队。在他大力邀请之下,科扎尔斯人(科扎尔斯人的权势在第7,第8,第9这3个世纪盛极一时,希腊人和阿拉伯人对他们都有几分认识,中国人将他们称为“吐蕃”。)整个旗把他们的帐幕从伏尔加河的平原移到格鲁吉亚的山地,赫拉克利乌斯在特夫利斯附近接见他们。要是我们相信希腊人的话,说是可汗和贵族下了坐骑,全部趴伏在地上向身着紫袍的恺撒致敬。皇帝对于自愿的效忠和重要的援助真是感激万分,取下自己的皇冠放在突厥君王的头上,赐予“义子”的称呼,给予热烈的欢迎。奢华的宴会完毕以后,他把皇家餐桌上的金盘和器具、各种宝石和丝织品,送给齐贝尔当礼物,同时亲手将贵重的珠宝和耳环分赠给新的盟友。
在一次私下的会面中,他拿出女儿优多西娅的画像(伊庇法尼娅或称优多西娅,是赫拉克利乌斯和第一位妻室优多克西娅唯一的女儿。她在公元611年7月7日生于君士坦丁堡,同年的8月15日受洗,10月4日加冕(在皇宫的圣司蒂芬小礼拜堂)。这时她大约15岁,正要嫁给突厥人丈夫时,传来他死亡的消息,只有中止联姻的行动,无法达成所望的企图。),亲口答应蛮族让他娶到美丽而又尊贵的新娘,于是立即获得4万骑兵的援军,同时议定突厥人的大军转用到阿姆河的当面。(埃尔马辛提供了很多看似不可思议但可能是真实的史料,但是所说的数目实在太大,像是集结在埃德萨的罗马人有30万人,在尼尼微被杀的波斯人有50万人。即使这些数字能省去一个零,都很难让人接受。)波斯人看见状况不利,只有匆忙撤军。赫拉克利乌斯在埃德萨的营地,校阅罗马人和外来异族所组成的军队,共有7万人马,他花费几个月的时间陆续收复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和亚美尼亚的城市,全力整修城堡工事,总算勉强将之恢复。
萨巴尔仍旧保有卡尔西顿这个重要的据点,但是科斯罗伊斯二世的猜疑或赫拉克利乌斯的诡计,很快使势力强大的省长离心离德,要背弃他的君王和国家。罗马人拦截到一名信差,以及下达给副将的命令,要立即处决有罪或不幸的将领,将头颅火速送到宝座的前面,不得稍有延误。副将是营地中仅次于萨巴尔的第二号人物,而命令的真假也难以辨明。罗马人将这一消息递送给萨巴尔本人,看到要将他处死的判决,他也玩弄手段将400名军官的姓名附在上面,然后召开军事会议,质问副将是否准备执行暴君的命令。波斯人一致同意,公开宣布科斯罗伊斯二世丧失统治的资格,就单独与君士坦丁堡政府议和。即使萨巴尔考虑到荣誉与政策的原因,无法加入赫拉克利乌斯的阵营,但皇帝仍然确信,也不会对达成胜利与和平的目标造成妨碍或中断。
虽然丧失了盟友的强力支持,对臣民的忠诚信念产生怀疑,但科斯罗伊斯二世的伟大仍然不容忽视。说波斯皇帝有50万人马当然是东方式的比喻,但毋庸置疑的是依然有为数众多的人员和武器、骑兵和战象,配置在米底和亚述,用来对付赫拉克利乌斯的入侵行动。然而罗马人大胆从阿拉克西斯河向着底格里斯河进军,怯懦而谨慎的拉扎特斯只敢尾随,迫不得已强行军通过荒无人烟的国度,直到他接获严格的命令,要冒险将波斯的命运付诸一场决战。在底格里斯河以东,摩苏尔的附近有座桥梁,伟大的尼尼微过去建立在它的一端(特西阿斯记述尼尼微的周长是480个斯塔德(大约32英里),约纳斯说绕一圈要花3天时间。先知认为这个城市有12万人无法分辨善恶,古老的都城当时约有70万居民,在基督纪元前600年完全消失,不见踪迹。位于西边的郊区仍旧存在,阿拉伯人开始设立哈里发的时代曾经提及,使用的名字是摩苏尔。),这个城市甚至连古老的遗迹,都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湮灭无踪了(尼布尔(1733~1815 A.D.,德国探险家和科学家)经过尼尼微毫无察觉,其实他错过了那古老的防壁,全部是用砖砌或用泥土堆成,他误以为是一列小山。据说防壁有100英尺高,侧面耸立着1500座塔楼,每座高度都有200英尺。),空旷的原野成为两军交锋的宽阔战场。但拜占庭的历史学家忽略这次作战,他们像叙事诗和传奇故事的作者,把胜利归于受到喜爱的英雄人物,不是他的指挥才能而是个人的作战勇气。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公元627年12月1日),赫拉克利乌斯骑着战马费勒斯,比他手下的武士更为骁勇无敌。他的嘴唇被长矛刺穿,坐骑的大腿也受伤,但是还能载着主人穿越蛮族的三重方阵,获得胜利安然归营。在这场激战之中,有3位骁勇的酋长接连为皇帝的佩剑和长矛所杀,其中包括拉扎特斯在内。他像战士那样战死,但等到波斯人看到他的头颅,不禁大惊失色,阵列之中弥漫着忧愁和绝望的气氛。拉扎特斯的铠甲是纯金制成,盾牌使用120块金片,加上佩剑和剑带,以及马鞍和甲胄,全部用来装饰赫拉克利乌斯的凯旋。如果不是他对基督和他的母亲玛利亚有虔诚的信仰,这位罗马的勇士会向卡皮托山的朱庇特神殿,奉献第四次最丰盛的战利品。(如果瓦罗(公元前1世纪,罗马将领、学者和讽刺诗人)能用敞开的胸怀同意赐予丰硕的战利品,即使是给一个杀死敌军国王或将领的普通士兵,那么这种荣誉就会廉价和常见得多。)尼尼微会战的激烈战斗从破晓打到夜间十一时,除了被撕毁和损坏的不算,他们从波斯人手里夺取了28面军旗,但波斯的军队大部分阵亡。胜利者为了隐瞒自己的损失,整夜留在战场,没有回归营地。罗马人知道在当前状况之下,杀死科斯罗伊斯二世的士兵比起击败他们要较为容易。他们就留在战友的尸体之中,离开敌人不到两个弓箭的射程,波斯骑兵的残余人员坚持不退,一直严阵以待直到夜间七时。大约在八时他们退回未遭受抢劫的营地,等把行李收拾好,在丧失秩序和无人指挥的状况下一哄而散。
勤奋的赫拉克利乌斯乘胜而进的行动,值得称道。他在24小时内行军48英里,前卫夺取了大扎卜河与小扎卜河上的桥梁,亚述的城市和宫殿第一次让罗马人进入。真是世事难料,他们竟然攻入了皇家的中枢要地达斯塔杰德,虽然有很多财宝已经搬走,花掉的钱财更是不少,但是剩余的财富仍旧超过他们的期望,甚至可以满足他们的贪念。那些无法搬运的东西全部毁于纵火,这些都是科斯罗伊斯二世不理民生的疾苦,从帝国的行省搜刮所得,巨大的损失可能使他极为痛心。如果破坏的对象只限于供君王享受的奢侈,如果民族的仇恨、军队的放纵和宗教的狂热没有用同样的暴行来对付无罪臣民的住所和寺庙,那才真正是正义的行为。收回300面罗马军队的旗帜,解救埃德萨和亚历山大里亚无数的俘虏,这才是赫拉克利乌斯运用武力真正获得的光荣。他离开达斯塔杰德的宫殿,继续向摩代因或泰西封追击前进,不过仅前进了数英里的距离就在阿尔巴河的河岸停顿下来,可能是顾虑到渡河的困难、寒冷的季节,或许还有都城固若金汤的名声。有一座城市在现代被称为舍佐尔,因皇帝的回师而闻名于世。赫拉克利乌斯非常幸运,能在大雪封山之前越过扎拉山脉,否则会连续降雪达34天之久。甘扎卡或陶里斯的市民被迫要友善接待士兵和马匹。(狄奥菲尼斯叙述赫拉克利乌斯最后一次远征行动,无论是事件、地点还是日期,都非常精确而且可信。他必定是根据皇帝所发的书信作为最基本的资料,在《帕斯卡尔编年史》里保存了一件很奇特的样本。)